急性心肌梗死奪命,大家并不陌生。但還有一種冠心病,“殺人”于無形,這就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的心臟血管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它占到冠心病人群的20%左右。目前,冠心病發病趨于年輕化,今天腦彩超儀廠家澳思泰就跟大家說說如何做到早期發現?有哪些危險因素?如何盡早治療?
專家介紹,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是指冠狀動脈100%閉塞且閉塞超過3個月的病變。發生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胸悶、心絞痛等,因為沒有特異性,所以往往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有致命的危險,患者最終可能因為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兩成冠心病患者是慢性完全閉塞病變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形成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后,由量變到質變的動態演變過程。病變的形成通常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的破裂開始,在破裂斑塊兩端形成血栓,同時隨著時間的延長,最終導致冠狀動脈血管腔完全閉塞。其特點是“階段性閉塞”形成,卻很少發生全程一次性閉塞。大部分以穩定性心絞痛、心力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是目前冠狀動脈疾病介入領域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冠心病介入治療領域需要攻克的“堡壘”。臨床研究證明,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占全部冠狀動脈造影患者的1/3,同時占全部心臟介入治療患者的10%—20%,且接受介入治療再血管化治療的患者卻不足8%。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的平均病變成功率為75.1%,而隨著醫療器械的發展和冠心病介入微創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成功率可達92%。目前,用于評估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影像學技術主要包括:CT、PET-CT、心臟核磁共振、血管內超聲等檢查以及光學相干斷層顯像等。
冠脈慢性閉塞病變應早治療
出現心臟血管慢性完全閉塞的冠心病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及時開通閉塞的血管,以降低心力衰竭或心梗后猝死的發病率。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病人要改變傳統的就醫觀念,不能久拖不治,尤其是心電圖上顯示有陳舊性心梗表現或有反復發作的心絞痛患者,應盡早去大醫院心血管內科診治。目前通過心臟CT、冠脈造影等檢查都可以明確診斷,是否存在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早康復。
心腦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角”還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但中青年發病率也越來越高,此病呈年輕化趨勢。近幾年來,中大醫院收治的在30—50歲的之間的心臟病患者越來越多,這些人在發病前常常對自己健康漠不關心,認為自己年輕,身體不會有什么大事,但卻不知以往的“老年病”在靠近他們。
不到30歲的年輕人查出有心臟病,要考慮會不會是家族型的心臟病,可能是遺傳上的缺陷。一般他們發病時因為心臟的電流不穩定,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從而發生心臟驟停。所以對于早發的心臟事件,一定要注意早查明原因,醫生不僅要考慮是心肌梗塞,也要考慮與家族病史有關。
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與年輕人工作壓力過大,不注意好好休息、調整自己工作狀態有關。如果一個人總是處于精神高度緊張或者過度焦慮的狀態,會引起或加重冠狀動脈痙攣從而發生心臟意外事件,所以這種突發事件受情緒的影響很大。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白領都是超負荷的工作,生活節奏也是非常快的,常常加班熬夜,這樣對心臟的壓力會很大。專家提醒,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一些“拼命三郎”更要注意充分的休息,即使平時身體不錯,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還要利用空閑時間適量的進行運動,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量力而行,每周最好能進行一次有氧運動,打球、游泳、跑步或者散步都是鍛煉心臟不錯的方式。
抓住救治黃金時間發生胸痛要盡早就醫
近年來臨床上的心梗人群中,中青年的比例上升明顯。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急性胸痛最常見的三種疾病,占胸痛高危患者的90%,不及時搶救會有生命危險,而發病120分鐘內是心肌梗死的黃金救治時間。
以中大醫院國家級胸痛中心為例,2014年成立以來,每年接診患者300多例心梗患者,數據分析顯示,平均心梗患病年齡在60歲左右,最小的只有24歲。其中,中青年占到100余例,約占心梗總發病人數的三分之一。
急性胸痛是一種常見而又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癥,可能預示著某些致命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等。對這些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準確判斷、正確治療。馬根山主任說,患者當發現有胸痛、胸悶癥狀時,千萬不要強忍錯過最佳搶救時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心梗患者在發病前或多或少都有過心絞痛癥狀,他們當時不留意,沒有及時到醫院就診,最后演變為心梗。
肥胖易導致冠心病發作
一般心梗多發生于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可中大醫院曾經收治一位20多歲的年輕小伙,沒有抽煙、酗酒等習慣,沒有高血壓病史,心電圖也正常。患上如此兇險的老年病,和他的肥胖有很大的關系:身高1米7,體重有180斤。
冠心病的病因還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認為與體內脂質代謝紊亂有關。在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吸煙;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經因素;還有一些不能改變的因素,如家族遺傳史、年齡、性別等。
毋庸置疑,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導火線,患有肥胖癥的人比較容易導致冠心病的發作。肥胖人群的不良生活習慣多種多樣,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喜吃高脂高熱量食物,容易患冠心病。很多人都有偏食厭食的不良習慣,特別是偏食各種燒烤、油炸食品及以偏肉食為主等,導致體內過多的熱量被儲存,久而久之體重逐漸超標而肥胖。
低脂飲食+適時減壓+適度鍛煉
如何從生活方式上預防冠心病?低脂飲食+適時減壓+適度鍛煉。
飲食從上述因素看,目前冠心病的發病與飲食密切相關,因此要注重合理營養。首先要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其次多吃水果和蔬菜,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別難以消化,可大大加重心臟負擔,使腹部脹氣,膈肌位置升高,從而限制心臟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如果晚餐過飽危害更大。因為人入睡后血液的流速較慢,進食過飽,血液中的血脂大大增加,使之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影響血管彈性,導致動脈硬化,因此,冠心病人忌過量飲食,禁飲烈性酒。因為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
運動運動是最好的“良藥”,對生活方式的干預可以延緩和減少心臟疾病的發病,提醒年輕人必須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方位呵護自己的心臟,保持心臟的年輕和健康。每天堅持適量運動,可以進行快走、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另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應定期體檢,對自己的健康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減壓學會排解壓力和情緒,多和家人朋友交流,通過運動、旅游和一些娛樂活動來放松心情,必要時可以咨詢心理醫生;嚴格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按時到醫院體檢檢測身體各項指標,不要因為工作忙行程緊而忽視了健康。一旦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立即就醫,找專科醫生排查病情,對癥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應定期體檢。
突然出現胸痛、胸悶的情況則要立刻送往醫院。如病人出現眼圈發黑、大汗等問題時,不能立刻移動病人,而是要打120等待專業醫護人員前來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