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發文贊揚中國的網絡和醫療器械技術的進步為全球帕金森患者帶來了福音。
中國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讓遠在千里之外、身處異國的帕金森患者,在有WiFi或4G網絡和一臺電腦的情況下,就可以接受手術后遠程診療。而腦起搏器在中國國產化后的降價以及技術上的提升,則讓全球更多的帕金森患者有條件進行植入手術。
“左側大腦電壓增加1伏,右脈寬加到70,頻率不變。”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孟凡剛,神情專注地坐在電腦屏幕前,與新加坡國大醫院神經外科主管姚進財,為身在新加坡的帕金森患者林先生,進行腦深部刺激(DBS)術后遠程會診。
腦起搏器參數調整后不到一分鐘,林先生僵直的左手臂有了明顯反應:左手不僅可以握拳屈伸,而且能夠較大幅度地甩動手臂。
中國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讓遠在千里之外、身處異國的帕金森患者,在有WiFi或4G網絡和一臺電腦的情況下,就可以接受手術后遠程診療。
林先生四年前在北京天壇醫院接受了DBS手術。鑒于帕金森患者術后要根據病情變化,不斷調整藥物劑量以及體內腦起搏器的參數,過去三年多時間,行動不便的他不得不往返于新加坡與中國之間,承受財力以及體力上的負擔。
天壇醫院跨境遠程診療的成功,讓有著相同處境的帕金森患者今后不再承受長途跋涉之苦。
姚進財說:“雖然患者各有各的想法,但中國產品有價格優勢,性能上也可靠,相信會被新加坡患者接受。”目前,新加坡帕金森患者主要使用美國產腦起搏器。
DBS手術也稱腦起搏器療法,是在大腦特定部位植入一塊1.27毫米的電極,通過一條導線,和埋在前胸的一塊4厘米大小的脈沖器即電池,向大腦發送電脈沖,從而治療大腦的“軟件問題”。DBS手術是目前國際公認緩解帕金森癥狀的重要療法。
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說,手術后遠程診療,是中國治療帕金森癥其中一項創新功能,而更為關鍵的是,腦起搏器在中國國產化后價格的降低以及技術上的改進提升,讓全球更多的帕金森患者有條件進行植入手術。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1000萬帕金森患者,其中進行腦起搏器植入手術的僅約為百分之一。在這個市場上,美國產品占據絕對份額。
張建國介紹說,中國研發出的變頻刺激腦起搏器,突破了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單一頻率刺激治療模式,對帕金森患者起步困難有明顯療效,縮短起步時間。此外,植入腦起搏器的帕金森患者,在通常情況下,因為磁場干擾無法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而中國已能做到兩者兼容。
近年來,看病難看病貴,高端優質醫療資源稀缺,一直是中國醫療給人留下的普遍印象,中國中高收入群體也傾向于海外尋藥問診。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對醫療投入的重視,再加上不容小覷的人口紅利,中國醫療技術開始底氣十足地邁向國際高端醫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