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成分分析儀作為現代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通過生物電阻抗分析技術,可量化評估體脂率、肌肉量等健康指標。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人體成分分析儀結果怎么看。
一、儀器原理與測量維度
1.1生物電阻抗技術
通過50kHz-1MHz多頻電流穿透人體組織,根據脂肪(電阻高)、肌肉(電阻低)對電流的不同阻抗特性,建立數學模型計算體成分。研究顯示,8電極分段式測量可將誤差率控制在3%以內。
1.2參數體系
脂肪相關:體脂率(BF%)、內臟脂肪面積(VFA)、皮下脂肪厚度
肌肉相關:骨骼肌質量(SMM)、四肢骨骼肌指數(ASMI)
體液分布:細胞外液比率(ECW/TBW)、節段性水分分析
代謝指標:基礎代謝率(BMR)、相位角(PhA)
特殊參數:體齡預測、肥胖分型(WHO標準)
二、關鍵指標臨床解讀
2.1體脂率(BF%)的深度分析
亞洲成年標準:男性15-20%,女性20-25%
病理閾值:>30%(男性)/35%(女性)提示代謝綜合征風險增加3.2倍
特殊模式:內臟脂肪>100cm²時,胰島素抵抗概率提升58%
2.2肌肉-脂肪平衡指數(MFB)
計算公式:MFB=骨骼肌質量(kg)/體脂肪質量(kg)
健康范圍:0.8-1.2(男性),0.6-0.9(女性)
臨床意義:MFB<0.6提示肌少性肥胖,需聯合抗阻與有氧訓練
2.3細胞外液比率(ECW/TBW)
正常范圍:0.36-0.39
異常解讀:
>0.40:可能提示炎癥反應或早期水腫(如心腎功能異常)
<0.35:常見于脫水或慢性消耗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