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杜克—國立醫學研究生院教授克里斯南指出,全球大約10%的健康中年人,曾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經歷過“無聲中風”。但很多人卻并不知曉。
8成中風都是無聲中風
10年前美國醫生在社區里做檢查時最早發現這種無癥狀中風。已發現的有癥狀中風者,在所有中風患者中只占20%。這意味著,其余80%的中風病例都是無聲中風。只是,因其沒有任何癥狀表現,很難被患者自我發覺。
克里斯南指出,“無聲中風”患病者眾,其發病率較一般可覺察中風的發病率高出近20倍。
可視之為中風預警
“無聲中風”之所以襲人靜悄悄,是因為病人的腦部雖然已發生中風,但卻因中風的部位不在大腦掌管視覺、語言、運動等區域,導致病人不會有任何視力缺損、失語或肢體癱瘓的外在表現。許多人在多次經歷無聲中風后,仍能繼續正常生活。只有當通過核磁共振影像法(MRI)或CT進行腦部檢查后,才發現大腦已被無聲中風損害。
無聲中風后,患者腦部其實已經受到損傷,長久以往會導致記憶衰退、平衡困難、情緒病態等問題。一些老年人對事物失去興趣、容易疲憊,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大腦被無聲中風所損害的結果。
常規超聲體檢可預測風險
預防無聲中風的有效途徑就是通過體檢篩查高危因素,如發現血管病變應及時施治。在美國,醫生會建議有中風危險因素的人都應接受血管和腦部磁共振檢查。這些危險因素包括40歲以上,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情況。
“不過,考慮到核磁共振的醫療費用及其對身體的影響,并不建議所有中年人都定期做磁共振或CT”。專家建議。對于40歲以上的健康中年人,可通過頸動脈超聲、腦部超聲檢查等排查。
相關產品:超聲經顱多普勒